从“闪亮”到“长亮”——平凉市总工会打造职工精神文化家园新格局
平凉市工人文化宫是平凉市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几经沉浮后,近年来在平凉市总工会精雕细琢下再次重现公众视野,职工书屋、户外劳动者驿站、爱心托管班、健身活动室、乒乓球活动大厅等服务设施纷纷闪亮登场,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优秀职工书屋,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劳动先锋号”,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文化宫托管班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户外劳动者驿站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无数闪光点汇聚成一盏明灯,照亮了工人文化活动的“家园”。
职工书屋“闪亮”登场
4月16日一大早,平凉市退休教师赵老师和七八位退休老人早早地就来到平凉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打卡占座。
“这里不仅离家近、环境好,而且藏书门类齐全,期刊、报纸、杂志都能看到。”赵老师是职工书屋的常客,和这里的管理人员都很熟悉。来到书屋,他从书架上拿了一本社科类书籍,找了个空位便自顾自地开启了阅读模式。
因为今天是星期一,从平凉市工人文化宫“好书荐读”活动中获取到好书信息前来借阅的读者络绎不绝。此时也是职工书屋图书室管理员傅晓蕊最忙碌的时间,她一边要迎接前来借阅的职工群众,一边要整理每周“好书荐读”的精品图书书目。本期她整理了《白杨礼赞》《季羡林散文自选集》《绿叶对根的怀念》《你是人间四月天》《小时候》《暖夏》等精品书目,收集了作者简介、书籍简介,准备在平凉市职工家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出。
看到人来人往的借阅场景,一份自豪感顿时涌上傅晓蕊的心头。她说:“我们推荐的书目能受到广大职工朋友们的青睐,能把喜欢阅读的职工群众吸引到职工书屋来,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忙活。”
据介绍,为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平凉市工人文化宫腾出临街一楼条件最好的200多平方米房子,升级改造为职工图书室,创办了全市首家160余平方米的职工图书室,整个书屋设施设备达到了标准化图书室的要求,一次可容纳50名职工在室内阅读书籍报刊杂志。
平凉市总工会机关青年干部王俊龙、马骞是职工书屋的常客和受益者,和许多爱好读书的职工一样,他们都是通过文化宫微信公众号的“好书荐读”爱上纸质读书的。经常阅读精品好书,也让马骞多次参加省、市读书朗诵会和干部职工演讲赛,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的文化素养。
职工书屋的“闪亮”登场,只是平凉市工人文化宫打造职工精神文化家园这盏明灯“长亮”的一个闪光点。
近年来,平凉市工人文化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总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取“工会扶持、社会合作”模式,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文化多元化需求,紧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职工服务阵地作用,统筹资源,创新模式,供需对位,积极打造面向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家园,搭建起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文化宫工作新格局。
形成精神文化家园新格局
平凉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于1991年,在3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也曾辉煌,也曾消沉。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甘肃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实施细则》文件下发后,平凉市总工会高度重视,结合平凉实际,全力推进文化宫改革。将工人文化宫建设作为文化“一号工程”,“一把手”统筹引领,“一盘棋”谋篇布局,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职工文化事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0年,平凉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由自收自支调整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60%的财政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为文化宫聚焦主责主业、转型发展、回归公益创造了条件,为参与文化共建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文化宫全面完成职能改革,收回出租门店11间780平方米的场地,破除了文化宫“以租养文”“以租养人”状况,改革激活了工人文化宫,使文化宫发展职工文化更加有了自信心。
今年52岁的文化宫负责人李建军,从1991年入职文化宫,是文化宫最老的一批工作人员之一,可以说他的成长见证了文化宫的兴衰。“收回出租的门面房,取而代之的是服务职工的器乐、美术、舞蹈、书法、少儿合唱等场所。”李建军说,提升改造后的工人文化宫保留了职工文化展厅、职工书画俱乐部、多功能演播厅、职工体育健身室、职工摄影培训中心等活动场地,并根据新时期职工文化需求,增设了电子图书显示屏、改造升级工会户外电子大屏幕,职工艺术团排练室等新场所,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属性的回归使文化宫“活”了起来。
经过“绣花”式的改造后,文化宫再获“新生”,文韵十足。工人文化宫依托合作机构先后开展“职工读书会”“职工公益讲堂”、“假期职工子女公益学堂”“迎新春·赠春联·送祝福”等品牌服务,组建职工书画、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工会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多层次全方位为职工群众服务。如今,这些服务项目均已成为工人文化宫的公益王牌项目。
“工人文化宫已成为职工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职工文化艺术创作成就、彰显职工先进文化魅力的最好场所。”李建军说。
回归公益服务明灯“长亮”
今年以来,按照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要求,平凉市总工会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文化多元化需求,紧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职工之家”职工文体活动主阵地作用,筹资200多万元对工人文化宫赋能升级,建设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健身室、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目前,已在工人文化宫建成集职工多功能活动厅、乒乓球活动室、健身室、教育培训室、书画室、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职工书屋、托管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驿站等为一体的职工综合服务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平凉市总工会以在全省工会系统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甘肃工会实践创新活动”为牵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建成平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展示馆位于工人文化官附属楼二至三楼,建筑面积 554平方米,采取文字图片展板、实物展示、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展示手段,共计展示288名各类先进人物事迹及平凉工运史。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各级劳模的劳动风采和丰硕成果,全面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我们要把劳模精神展示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职工思想教育阵地。”平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工会主席赵锋说,展示馆建成后,将与平凉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动员全市各级学校、机关单位在展示馆开展主题党日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真正把劳模精神宣传好、弘扬好、传承好,让劳模精神展示馆成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三种精神”的高地。
“回归公益,服务广大职工群众,是新时代赋予工人文化宫的历史使命。”赵锋表示,按照省总工会等6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2024年,平凉市各级工会将高标准完成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文化、有活动的工人文化宫7个,建成市级劳模精神展示馆1个,劳动文化公园8个,逐步解决全市职工服务阵地建设不足的问题。(信息来源:甘肃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