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总工会打造新就业群体劳动者的“城市温馨港湾”

  • 时间:2025-06-22 12:27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总工会
  • 字体: [ ] [ ] [ ]
  • 分享: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外卖配送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同流动的 “城市细胞”,为居民生活注入便利。然而长期以来,他们面临着“饮水就餐难、权益保障弱”等现实问题。基于此,静宁县总工会秉持“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建成首家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为辛苦奔波的劳动者构筑起一座“城市温馨港湾”。

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从奔波到休憩的温暖蜕变

走进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70㎡的24 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驿站“小而精”的设计满载关怀。服务区内,应急药箱、免费 WiFi、恒温空调、自助雨伞等基础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微波炉、饮水机和手机充电站直击户外劳动者饮水就餐、设备续航等难点;休息区的可调节沙发为疲惫的劳动者提供即刻休憩便捷;活动区备有棋牌茶报,供大家休闲放松。“驿站的功能布局都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小空间’带来了‘大温暖’”,饿了么骑手黑哥感激地说。

拓展延伸服务矩阵:从单一到多元的用餐关怀

从早餐“3元吃饱、5元吃好”到午晚餐“10元吃饱、15元吃好”,工享”食堂采取“工会补一点、商家让一点、会员出一点”的模式,为新就业形态工会会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助餐服务,已惠及货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一线职工500多人。为满足新就业群体多元化需求,中心还积极拓宽服务内容,与周边商铺合作,打造“工享”系列服务矩阵。“工享”药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健康咨询、血压测量、用药指导等服务;工享”发屋面向工会会员推出专属折扣,提供男士10元理发,并为特殊困难群体免费理发;“工享”保健室提供低价优惠的中医按摩、推拿、针灸等特色服务,切实将便利与关怀融入职工日常。

线上线下双向赋能:从就业到权益的保障护航

针对新就业群体规模扩大、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服务中心将就业支持与权益保障作为核心职能,构建起“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体系。就业信息平台实时对接企业用工与零工市场需求,动态更新家政、代驾等岗位信息,为劳动者搭建起便捷的就业桥梁。开展集体协商“要约季”活动,以“饿了么”外卖公司为示范点,组织20家企业现场观摩,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打造合规用工样板。权益保障方面,为170 名网约配送员赠送互助保险,投入6万元配备智能换电设备及10 个大功率电池,破解了电动车续航难题。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从被动到主动的融合发展

自服务中心运营以来,已累计吸纳新就业形态工会会员超1000人(次),相继开展帮扶慰问、权益宣讲等专项活动6场次。货车司机赵师傅感慨:“以前觉得自己是城市的‘局外人’,现在在这儿找到了归属感,也愿意为城市多出份力。”这是新就业群体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融入城市”的转变——服务中心不仅为奔波者提供休憩港湾,更成为连接劳动者与城市发展的纽带,让他们在送餐、运货的奔波中,既见证城市繁华,也通过工会平台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的价值共生。

下一阶段,服务中心将继续以深化协同合作为抓手,强化与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探索构建更多符合灵活就业特点的福利保障体系,让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切身感受到“需求有响应、权益有保障、发展有支撑”的城市温度,为我县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胥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